<video id="dlf5r"></video><dl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dl>
<video id="dlf5r"><i id="dlf5r"><font id="dlf5r"></font></i></video>
<dl id="dlf5r"></dl><dl id="dlf5r"><i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i></dl>
<video id="dlf5r"></video><dl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dl><video id="dlf5r"><i id="dlf5r"><font id="dlf5r"></font></i></video><dl id="dlf5r"></dl><video id="dlf5r"><i id="dlf5r"><font id="dlf5r"></font></i></video> <dl id="dlf5r"></dl><dl id="dlf5r"></dl><dl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dl><video id="dlf5r"></video><dl id="dlf5r"></dl>
<dl id="dlf5r"></dl>
<dl id="dlf5r"></dl><noframes id="dlf5r"><noframes id="dlf5r"><dl id="dlf5r"></dl>
<i id="dlf5r"></i><dl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dl>
<video id="dlf5r"></video><dl id="dlf5r"><delect id="dlf5r"><meter id="dlf5r"></meter></delect></dl><dl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dl>
<video id="dlf5r"></video><dl id="dlf5r"></dl><dl id="dlf5r"></dl><video id="dlf5r"><i id="dlf5r"><meter id="dlf5r"></meter></i></video><dl id="dlf5r"></dl>
<video id="dlf5r"><delect id="dlf5r"></delect></video>
<video id="dlf5r"><i id="dlf5r"><font id="dlf5r"></font></i></video><i id="dlf5r"></i>
蘇州 ? 吳中歡迎您!用戶登錄
img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重點工作 > 區政府重點工作
2023年政府主要任務
發布日期:2023-01-10 09:19:47  來源:瀏覽量:

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區委五屆六次全會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吳中新實踐作出了全面部署。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縱深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更大力度推進開放創新、更大力度推動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開好局起好步。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0%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0%;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中提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加快實現“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發展愿景,要打好三場硬仗:

一是打好區域協同總體仗。高站位服務構建市內全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推進與吳江區、工業園區、虎丘區協同發展進程,圍繞“空間縫合、資源整合、發展聚合”要求,扎實做好規劃、產業、交通“無縫銜接”。高水平建設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與吳江區聯袂打造世界級創新湖區;高起點規劃建設甪端新區,與工業園區協同打造蘇州協同發展示范區;高標準提升度假區太湖智谷產業能級,與虎丘區合力打造具備重要競爭力的太湖科學城聯動區。加快實現基礎設施“四方縫合”,全力提升區域聯通道路的互聯互通性,加快融入區域協同發展大局。

二是打好能級提升持久仗。堅定“產業強區、創新引領”戰略,全面落實“八個一”工作機制,持續壯大“3+3+3”產業創新集群,確保規上工業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等指標增速繼續領跑全市,三大主導產業年均保持25%以上增速、三年后實現3500億元產業規模。深度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更加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4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1400家、招引創新型企業超1400家,夯實吳中經濟的“產業底盤”。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仗。狠抓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全面完成交辦信訪件整改,有力有序推進退圩還湖、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違建等問題整改。統籌推進太湖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以太湖生態島建設、澄湖治理、太湖島嶼保護利用、山體周邊環境整治四大標志性工程為牽引,系統推進“一湖一策”“一島一案”“一山一策”,持續提優全區生態環境質量。實施中心城區水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就瓿晒┧?、污水廠管網一體化改革。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和區委五屆六次全會部署,將重點做好六項工程:

一、實施產業強區工程,打造質效雙優的實力吳中

1.更大力度打造產業集群。做大主導產業。以加速打造“全國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第一區”為目標,確保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超1300億元、增長超30%;以成功創建省級信創先導區為契機,聚力打造以新型顯示、人工智能、高端工業軟件和光通訊等為代表的細分產業集群,確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750億元、增長超20%;以加快吳中生物醫藥產業園、臨湖生物醫藥科教創新集聚區等載體建設為抓手,確保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規模超380億元、增長超25%。做優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企業積極拓展航空航天業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融入大飛機產業鏈;加快建設世界級自動駕駛生態示范島,完善智能網聯全鏈條產業生態,加速融入蘇州市車聯網多區聯動產業布局;發揮三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引領帶動作用,擴大綠色低碳解決方案供給輸出,孵化一批低碳環保領軍企業。做精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賽迪研究院、信通院等高端智庫作用,打造工業元宇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星火·鏈網超級節點,辦好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加快創建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確保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5%;加快推動環太湖旅游資源一體化,持續推進“環太湖1號”公路建設,打造綜合性文旅生態鏈,確保旅游人次超2223萬人、旅游業總收入超343億元。

2.更實舉措加快項目建設。開展“重點項目提效年”活動,全力推進54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的市重點項目,綠的諧波、邁信林航空等31個新開工市重點項目上半年全部開工;加快推進260個、總投資超2200億元的區重點項目,偉創電氣、駿創汽車等136個新開工區重點項目三季度全部開工。全年竣工投產超億元產業項目超100個。繼續辦好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工控中國大會等大型會展活動,把太湖國際會議中心打造成國內外知名論壇的品牌地。確保招引優質產業項目備案投資額突破600億元、增長20%以上,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3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在百億級大項目上有所突破。確保新增注冊外資1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5億美元。進一步完善樓宇經濟政策,打造一批專業特色樓宇和稅收億元以上高價值樓宇。推動太湖新城打造標識性城市高端功能區,開工建設6棟、形成21棟百米以上的商務樓宇群。

3.更強手段保障生產要素。持續深化政銀企對接互動,常態化舉辦Bridge沙龍,信貸投放增長超15%。新增上市企業4家。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深化“一件事一次辦”“跨域通辦”等改革舉措,推行電子證照互認共享、免于提交,優化網上、掌上辦事體驗,加快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打響“吳優辦”營商品牌。持續開展拆遷清零和產業用地更新三年行動,完成拆遷清零12000畝、存量更新5400畝?!耙坏匾徊摺毕垂?、供而未用土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500畝。扎實提高國資國企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圍繞“3+3+3”產業,以“兩利四率”為考核重點,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經營策略,更好地服務全區實體經濟發展。

二、實施創新引領工程,打造充滿生機的活力吳中

1.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實施科技企業百千萬培育工程,加快創新政策、資源、要素向創新型企業集聚,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200家、專精特新梯度培育企業超1000家。創建惠氏制藥等“燈塔工廠”2家,完成智改數轉項目1000個,建成省、市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工廠)25個,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100家、省市“瞪羚”和“獨角獸”培育企業10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超62億元、增長10%,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3.8%。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0件。

2.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加強高端人才引育,放大“1+2+3”人才政策效應,做強東吳雙創峰會、蘇作文創峰會等品牌活動,辦好“吳中人才日”。大力實施“十百千”東吳科技領軍人才倍增計劃。繼續探索“以賽引才”新模式,做大姑蘇領軍人才和東吳科技領軍人才種子庫,新增市級以上科技領軍人才70人。加快區級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留學生創業園建設,新增人才公寓3000套。繼續深化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

3.堅持平臺第一引擎。以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胥江半導體產業園、太湖灣數字科技園等科創園區建設,持續推動哈工大蘇州研究院、浙江大學蘇州聯合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有效運作。大力推進清華大學智能新藥研發平臺、中科院蘇州再生醫學研究所等項目落地。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新增國家、省科技創新創業載體5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0億元。

三、實施城鄉煥新工程,打造融合并進的精致吳中

1.提升內外交通通達度。落實《吳中區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積極推進通蘇嘉甬鐵路、軌道7號線建設,配合做好如通蘇湖、蘇淀滬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構建一體銜接的軌道網;啟動滬常高速太湖新城互通建設,科學謀劃滬常高速車坊互通改造和蘇臺高速吳中段方案研究,推動“一橫三縱”高速路網加快落地;建成通車吳中大道快速路郭巷段,深化東環快速路南延方案,進一步完善“兩橫四縱一聯”快速路網體系;建成通車星塘街南延,序時推進蘇州灣、東太湖、花港灣、七子山四條隧道和旺山路、塔韻路、人民路南延、勝浦大橋連接線、高墊大橋改造等工程;完成尹山大橋、東山大道、東欣路改造等項目,進一步提升區內道路的通達性。推進吳淞江整治工程,完成7公里堤防和13座口門建筑物建設。新辟、優化公交線路12條,建設“B+R”停車示范點3個。完成15個擁堵交叉口優化及安防改造。完成8條擁軍道路提升改造,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區。

2.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度。強化規劃引領,積極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牢固樹立“產、城、人”融合理念,統籌城市生產生活生態布局,落實中心城區、郭巷片區、太湖新城等城市設計要求,優化提升大運河沿線、友新高架、南湖路高架兩側產業布局、空間結構和城市立面。做好蘇申外港線和大運河交匯地塊綜合整治。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完成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7個。實施中心城區公共空間“微更新”,新、改建口袋公園5個,新增城市綠地30萬平方米。以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為引領,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強力推進違法建設整治,完成治理45萬平方米。完成15家農貿市場、10處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700個,新、改建公廁21座,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2個,道路環衛機械化清掃率超95%。

3.提升鄉村振興美譽度。全面提升農業園區發展質量。圍繞東部“水八仙”精致農業、中部“水產水稻”智慧農業、西部“林果茶”觀光農業三大特色產業片區發展定位,實施轉型升級項目32個,高質量建設市級轉型升級農業示范園區。嚴格耕地保護,保證糧食安全,新增高標準農田5800畝。實施碧螺春茶產業振興三年行動,高標準打造水月塢碧螺春茶文化園,舉辦首屆中國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節。持續提升農村人居品質,新增市級特色康居鄉村20個。實施26個自然村1968戶天然氣進村入戶項目。嚴格落實農村建房管理辦法,全面規范全區農房建設。加快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推動集體資產不動產登記,實施集體所有工業載體更新改造50萬平方米,力爭村均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達1800萬元。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5家,認定新型職業農民450人。

四、實施生態固本工程,打造美麗宜居的綠色吳中

1.筑牢生態屏障。實施新一輪太湖治理工程,不斷提升通湖河道水質,高質量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更為和諧統一的太湖生態系統。完成退圩還湖規劃編制并啟動實施,完成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報批及違建整治工作。根據市澄湖地區“1+5”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實施環澄湖地區生態修復和澄湖水環境治理工程,完成澄湖水域水生態修復1553畝。穩妥做好澄湖養殖管理權移交,科學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全力恢復澄湖生態功能。高標準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完成環島濕地帶二期項目,完成6個自然村、21公里供水管網,10個自然村、43.7公里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啟動石公先行區水生態環境項目和23條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完成東山、光福、金庭引水上山工程。加快25個主要山體“一山一策”規劃落地,深化37個太湖島嶼“一島一案”方案,推進天池山、堯峰山、漫山島、葉山島等試點項目建設。

2.擦亮生態底色。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建成中心城區2.74平方公里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區。疏浚整治河道74條、新增生態河道32條、幸福河湖50條。建設防洪閘13座、排澇站9座,堤防加固7公里。努力實現全區國省考斷面優III全覆蓋。狠抓空氣質量提升攻堅,加強工業廢氣、施工揚塵等精準管控。完成大氣減排項目300個,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車7000輛,推動PM2.5和臭氧濃度“雙減雙控”,確??諝赓|量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市下達任務。打好“散亂污”區塊化綜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戰,持續推進重點地塊土壤修復治理與風險管控,嚴控土壤環境風險。

3.放大生態效益。深化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建立區級生態指標交易平臺,打造蘇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樣板。深化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吳中先行示范區建設,建成投用東山示范點,結合金庭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同步同地啟動金庭示范點建設。實施太湖生態島、澄湖治理EOD項目。放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示范效應。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深化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國家級試點,新增并網光伏容量45兆瓦。加強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成果運用。

五、實施文旅繁榮工程,打造多元包容的魅力吳中

1.高定位發展文化產業。制定文化產業強區規劃,圍繞“1+4”重點領域,發揮文化產業招商服務中心作用,加強文化產業招商和企業培育,確保文化產業規上企業超120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8%。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深化與中數集團長三角總部、上影集團合作,投用橙天360劇場、太湖新城快手電競館。著力推進文化數字化,加快博物館藏品、非遺項目數字化采集轉化,搭建非遺數據庫。對舟山核雕村、蘇豪文創園等開展提升改造、存量盤活,拓展文化產業載體空間。

2.高水平加快文旅融合。深度整合文旅資源,深化太湖鄉村、運河文化、江南古鎮三大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聚焦太湖文化旅游節、馬拉松賽等大型文體旅活動,依托田園鄉村、太湖體育運動、太湖民宿、林渡暖村等優勢資源,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旅游線路等方面形成一批“拳頭”文旅產品。開展“運啟江南”系列活動,全面保護大運河文化,建好大運河最美三公里,完成寶帶橋·澹臺湖國家文化公園一期升級改造,推動吳文化博物館爭創國家一級博物館。更大力度保護江南古鎮、古街區、古村落,劃定光福古鎮、蠡墅老街等地核心保護區、風貌協同區,加快推進甪直古鎮三期保護開發。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堅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協同發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辦好四季促消費活動,持續深化“吳中更有禮·好車等著你”數幣購車等活動,繁榮發展夜間經濟。

3.高質量增加文化供給。實施“美在太湖”精品文藝孵化計劃,推出10個重點文藝作品,爭創“中國曲藝之鄉”。實施“送戲下鄉”“太湖大講堂”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個圖書館分館。持續擦亮“吳中百匠”文化品牌,充分發揮“吳中文化使者”領頭作用,廣泛傳播江南文化的精神內核。深入實施太湖文明溯源工程,加快塘北遺址勘探挖掘。加強文物保護,完成遂高堂、樂志堂、仁壽堂等文物古建筑修繕。

六、實施民生改善工程,打造普惠均衡的幸福吳中

1.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化。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防控。配合建好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立醫院總部。深化公立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加快吳中人民醫院三級醫院、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甲醫院創建,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全速推進區公衛中心建設,規劃高新區人民醫院,建成投用尹山湖醫院二期,完成4家基層區域醫療中心上收管理,新、改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立足吳中實際,穩妥推進市教育綜合改革和市域統籌的教育發展體系建設??茖W編制教育布局規劃,統籌未來三年全區中小學建設。啟動建設太湖新城學校、光福中學、湯堡小學等7個學校項目,建成投用長橋中學二期、姜家幼兒園等6所學校。啟動智慧教育項目一期工程,加快創建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推動定點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同步落實積分入學、民轉公、購買學位等措施,推動民辦學校規范發展。持續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推動現有學前看護點提檔升級、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以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爭創“江蘇省高品質示范高中”為抓手,全面提高高中段教育質量。

2.推進社會保障均衡化。采取更多惠民暖心舉措,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新增城鎮就業1.7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困難家庭失業人員動態清零、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新增參保1萬人、住房公積金繳存4萬人,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3500套。加快推行房屋征收補償“房票”安置,在經開區先行試點基礎上全區推廣。呵護老年群體,完成適老化改造1000戶、特殊困難家庭居家智慧監測700戶。建成甪直殘疾人之家。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建成兒童友好社區2個,開設暑托點位132個,建成省級示范性兒童關愛之家2個。

3.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嚴抓好安全生產,聚焦自建房、?;?、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推動風險動態管控、隱患常態治理、全鏈閉環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強化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消防隊站布局。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防范化解重點樓盤風險隱患,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區鎮村三級“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體化運行,爭創全國信訪工作示范區。扎實推進“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強化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和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氣象服務、南北掛鉤、對口幫扶、能源保供等工作。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研判和排查化解,完成隱性債務化解和融資平臺壓降年度任務,繼續推進“鎮債縣管”工作,保障財政可持續和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升級“天穹計劃”賦能應用體系,確保社會平安穩定。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IPV6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

国产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91|国产综合久久久久|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