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關于加快科創載體建設 助力產業強區的建議 |
|
|
提案號: 067 |
提案者 |
鐘翔 |
主辦:科技局 |
|
內容: 科創載體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是衡量區域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是研發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育的排頭兵。通過產學研合作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為區域科技創新及各類專業技術要素提供服務,與各項經濟指標高質量運行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區聚焦“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兩大主導產業,高度重視科創平臺和載體的建設,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區在科創載體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投入方面。對新型科創載體政策支持方面,目前我們主要針對人才項目和載體本身的獎補,缺少專項扶持引導政策和政策生態閉環,“一榔頭”的扶持政策較多、“一攬子”的解決方案較少;對科創載體的布局規劃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引導,資金補助模式與力度上有差距;與產業匹配的專業科創載體不夠多,科技預算經費對企業與大院大所合作項目平臺的支持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資源統籌方面。我區在引導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對接方面,針對性和聚焦性不夠,企業需求與高??蒲性核┙o不適配。全區各類用地和載體建設統籌力度有待加強,板塊“單兵作戰”缺乏協同,一些區域仍維持著“房東經濟”思維模式,科創載體建設、產業項目招引和人才引育培養方面參差不齊,資源利用和統籌的質效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專業規模方面。全區現有各類載體體量普遍偏小,缺乏創新要素集聚,缺少專業度高、規模較大的科創載體平臺。如針對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上下游產業鏈的專業載體,缺少從小微企業(領軍人才企業)的引進到培育孵化成中小規模,再到眾多企業集聚的公共大平臺。盡管建成了同濟大學蘇州研究院、南師大產業研究院、中科育成中心等載體,但這些合作平臺對項目與人才的集聚難以和園區納米所、高新區醫工所相提并論,輻射支撐作用也相對有限。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以有形的行政之手與無形的市場之手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國資在布局創新領域的引導扶持作用。圍繞“3+3+3”產業布局,出臺并用好促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優化調整科技產業政策支持,形成科技招商全鏈條政策覆蓋,有序提升科技經費預算,加大與大院大所合作力度。發揮國資在科創載體建設中的擔當和引領。 二、突出創新引領平臺。要明確“科創載體服務產業”的發展定位,聚焦我區產業布局,優化創新載體空間布局。以創新指標為指引,實施科創載體“333”提升工程,深入梳理全區各類平臺載體和可用資源,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接力式孵化體系。打造專業度高、標識度強、影響力大的科創載體,做強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種子項目“蓄水池”。緊扣“三區三片”調整,明確每個功能區規劃1~2個具有明顯科創屬性及與本區產業“粘連度”高的專業載體、大院大所。 三、健全完善服務機制。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自身優勢,找出各方利益需求和結合點。通過“政府搭橋梁、高校出技術、企業出產品、市場出效益”,推動我區主導產業更快集聚壯大。圍繞科技強區戰略,精準實施科技企業創新引領,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對接,深化科技企業培育“甪端”計劃,引導金融機構為苗圃孵化類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
|
|
尊敬的鐘翔委員: 您好! 您提出“關于加快科創載體建設助力產業全區的建議”收悉,感謝您對我區科創載體發展的關心?,F答復如下: 近年來,吳中區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大力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載體。截至2021年,吳中區省級以上孵化器共有6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18家,其中國家級3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 結合您的建議,下一步,我局將以《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發布為契機,加速集聚高水平科創載體,培育集聚一批高水準大院大所、新型研發機構、專業孵化載體,實現科技創新平臺提檔升級。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全面深化區屬國資國企改革,成立蘇州市吳中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產業投資集團主要圍繞工業載體投資運營、科創載體投資運營兩大主業,加強與各開發區國資企業和鎮(村)集體企業的的合作,年內啟動實施300畝新增建設用地的產業載體項目、300畝存量集體產業載體的更新提升項目、300畝低效產業用地收購,與度假區、經開區、高新區以及村級集體合作共贏,共同推進產業載體建設。二是進一步發揮《吳中區科技企業培育“甪端”計劃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吳中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意見》等科技政策引導作用,對新認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平臺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勵,對認定的省、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認定的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分別給予300萬元、50萬元、10萬元的資金獎勵,三是加大與大院大所合作力度,一年來,吳中區圍繞“3+3+3”現代產業集群,新簽約8個科創載體。其中,綜合類科創載體1家,機器人與智能制造主導產業相關科創載體1家,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主導產業相關科創載體3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產業相關科創載體2家,節能環保產業相關科創載體1家。 二、突出創新引領平臺 一是聚焦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要求,圍繞“3+3+3”現代產業體系,堅持“一園一特色”,科學布局十大科創園區,加快實施十大創新工程,推動東部經開區“產業+科技”、中部高新區“人才+科技”、西部度假區“文旅+科技”高質量發展。計劃安排1000億元綜合投入,規劃建設1000萬平方米科創載體,有效撬動1000億元基金規模,深入推進創新發展,把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打造成為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先行區、示范區和長三角環太湖科創圈核心區、引領區。二是實施科創載體“333”提升工程,依托十大科創園區,重點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專業化科創載體,推動專業科創載體擴容,形成“眾創—孵化—加速—轉化”的孵化育成體系。支持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建設運營專業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提高創新服務能力。重點引進和支持專業服務機構建設,以專業化服務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三、健全完善服務機制 一是圍繞“一個創新集群、一張產業圖譜、一個專項規劃、一個專業園區、一個行業峰會、一支專項基金、一套扶持政策”,整合創新要素資源,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充分發揮“2+3”招商體系“兵團作戰”優勢,提升科技招商全流程、高效率服務水平。持續擦亮“吳優辦”營商品牌,不斷完善科創企業全周期服務機制。二是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支撐,推進投貸聯動和投保貸結合,形成覆蓋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圍繞“3+3+3”現代產業體系,設立“甪端金苗基金”,做強科創投資基金和領軍直投基金。提升企業科技信貸服務精準度,新設規模2億元的“東吳貸”貸款資金池,出臺金融創新產品“金苗貸”,持續推進“東吳科技人才貸”、“科貸通”等科技金融創新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多種科技保險險種,分擔中小企業創新風險,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打造一批創新發展的標桿型企業、科技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蘇州市吳中區科學技術局 2022年5月30日
|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